宝云塔原名“擎天塔”,座落在旧城村宝云寺院内,故名“宝云塔”。二00六年六月十日,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该塔共九层,砖木结构,外形为八面棱椎体,楼阁式建筑,通高32.64米,塔基周长28.8米,塔的第一层至第五层为穿心式,有券门阶梯相通,经外檐盘旋。第六层至第九层为空心式,内有固定梯子上下贯通,可达极顶。第一层的南面有一拱券佛龛原有一尊石雕莲花座释迦牟尼佛像,文革中被毁后重新设立。第六层东、南、西、北均有券门,俗称“四天门”塔顶装有葫芦形塔刹。此塔采用外沿与
内攀相结合的建筑手法,各层斗拱风格各异,并无雷同,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。
宝云塔周围原寺庙被明、清数次洪水浸泡终被毁,公元一九九四年原址复建。史籍《衡水县志》记载:“擎天塔在旧县高十余丈。唐时建造,年久倾圮,万历年女道士亚氏重募修。”塔前石碑记载了明、清四次维修情况,公元1980年经中国社科院古建专家鉴定,现存古塔为宋代风格,建国后一九八0年又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维修,可谓历尽沧桑,如今,宝云塔依然巍然耸立,风姿依旧。这一凝聚先人高超建筑艺术的古塔,更加雄伟壮观。